所以,實相無相,無相又無不相。換言之,無一事物可背離實相。諸法實相乃森然萬象之本性,也就是空性,這是「離文字相」、「離言語相」的。佛以其智慧見到實相,即佛之知見。
將佛之知見告知大眾,即開示佛之知見。開,是公開,讓大家看到。公開而不神祕,讓你來瞭解佛之所知所見,即為開示。佛讓眾生理解體會以佛之智慧所見到的實相為何,即為開佛知見、示佛知見。而悟佛知見,則是眾生瞭解佛之知見,茅塞頓開,如禪宗所說的開悟。
例如在靈山會上,佛陀拈花,迦葉微笑。迦葉尊者深知其意,彼此會心,心領神會,這是悟;大眾未能領會箇中勝義,心不領,神不會,就是迷。又如六祖慧能大師,聽到《金剛經》那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頓然開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佛之知見,六祖聽聞之後,即時領會此句義涵,是為開悟。
入,是自己不僅悟到了,並且親自體驗。悟是領悟,自己已知道了;入是自己已經驗到了。悟了,不一定就是經驗,這是兩種不同的層次。我們若將佛之知見比喻為光明,悟,就是見到了光明,光在那兒,我看到了;入,則是自己進入光明,也化為光明。亦即體入佛之知見,也化為佛之知見,與佛之知見無所差別。因此,眾生、佛與自己的心,渾然成為一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