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為入佛知見。

四、根本真理與權巧方便


《法華經》整部經文,可分成兩個部分:前一部分屬「權」,從開始的〈序品〉到〈安樂行品〉為止,也稱「跡門」;後一部分屬「實」,自〈如來壽量品〉到最後的〈普賢菩薩勸發品〉,又稱「本門」。所謂本門,是根本,是實非權。跡門,是權巧方便,以方便接引二乘及大乘根器的眾生。也就是讓聲聞乘、緣覺乘和菩薩乘三種不同根器的眾生,各得其應得、欲得之佛法。

〈藥草喻品〉將眾生根器喻為二樹三草:根器未熟或小乘眾生,屬於藥草;大乘根器眾生,是小樹;佛乘根器眾生,則為大樹。不同層次的眾生,所領持的佛法層次各異。而至《法華經》的本門部分,這些小草小樹全轉為大樹,小乘根器不僅化為大乘,更轉為佛乘,都屬圓教菩薩。

本門中的佛,無八相成道的過程,本然即是,無量劫前即是佛;在跡門中,則有八相成道的佛,即是釋迦牟尼佛。就本門而言,釋迦牟尼佛在久遠劫前,早已成佛,非現在方成佛,既未涅槃,也永遠不會涅槃。如〈如來壽量品〉所述,如來不曾涅槃過,也未曾離此世間;如來淨土永遠在靈山會上,不生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