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介.勵行 34

同時又作《志行自述》,確定了「志在整興僧(住持僧)會(正信會),行在瑜伽菩薩戒本」。他是主張僧眾與俗眾分頭並興的。又提出職業與志業之說:「故學佛之道即完成人格之道,第一須盡職業,以報他人資吾身命之恩;第二乃勤志業,以淨自心進吾佛性之德。」而主張人人有事做,人人皆學佛。那年春夏間,太虛大師的門下,以狂熱為教的革新精神,引起長老不安,各方震動,並有以印光大師為第一號魔王,諦閑長老為第二,范古農為第三,馬一浮為破壞佛法的罪魁的傳單印發。又因其在家弟子王弘願學密,而引起僧俗顯密之諍。武昌佛學院的學生第一屆畢業,擬改革,而不得大部分院董支持,所以失敗了。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太虛大師所倡的世界佛教聯合會於廬山開第一屆會議,並定名第二年在日本舉行者為「東亞佛教大會」。當時在大師之下有《佛化報》、《海潮音》、《佛化新青年》等雜誌。十二月,太虛大師發生兩種新覺悟:「中華佛化之特質在乎禪宗。」「中國人心之轉移繫乎歐化。」主張以禪、律振興佛教,以佛法播於國際而變易西洋學者的思想。

三十七歲,春天武昌佛學院同學會出版《新僧》,由大醒、迦林、寄塵負責,老僧為之驚恨,太虛大師遂作《箴新僧》,以緩和老僧的惡感。是年,太虛大師多以儒學為佛化的方便,主以:1.建佛法以建信基,2.用老莊以解世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