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老是第一位,這也說明了中國有符合國際水準的佛教學者。當時的我距離得到文學博士學位尚有兩年,然心中覺得縱使我得不到學位,我們這個時代也沒有交白卷,所以感到無限高興,曾寫一篇〈劃時代的博士比丘〉作為紀念,發表於《菩提樹》二四九期。
一九七六年,我出席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召開的佛教歷史學會,在會中發表我的第一篇英文論文〈近代中國佛教史上的四位思想家〉,介紹蕅益、太虛、歐陽竟無以及印順長老,這也是國人第一次以外文向國際介紹印老的思想。後來那篇文章收在Studies in History of Buddhism,由Dr. A. K. Narain主編,一九八〇年在印度德里由B. R. Publishing Coporation出版。另外我也曾為印老的《中國禪宗史》寫了一篇介紹文,登載於日本的《中外日報》。後來這兩篇文章的中文稿,在中國文化學院的《華學月刊》第十三期及六十五期分別刊出。
像印順長老這樣一位大思想家,勤於寫作,勤於發掘問題、疏解問題,並且能夠甘於寂寞,即使一生多病卻毅力過人,依舊寫作不懈,而且得享長壽,真乃國家之寶,也是佛教之福。不過他的著作太多,涉及的範圍太廣,因此使得他的弟子們無以為繼,也使他的讀者們無法辨識他究竟屬於那一宗派。由於他曾經對三論宗下過相當大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