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遊化 145

一定也是辣味相投者,當時被我說穿了,三人相顧大笑不已。

直到他辭去中國文化學院正兼教職而於一九七五年創立「大乘文化出版社」為止,他在國內國外,都是做著寫作、讀書、教書的工作,也在做著弘揚中國佛教文化的工作。所以他雖曾為法師,曾為居士,卻以先生的身分終其一生的事功。最難得的是曼濤先生的心胸豁達開朗,不以曾為僧人而可恥,亦不以僧人返俗而可羞;他雖返僧為俗,卻從來不說僧人生活不合時宜的話,也從不說唯有俗家身分始能行菩薩道做入世工作的話,他只以為宜為僧者應為僧,宜為俗者應為俗,因此,他雖身在世俗,仍以佛法的興衰隆替為己任,雖現在家相,仍與僧團的佛教,相處極為融洽。

我與曼濤先生相識,是在一九五六年秋天,我因為《評駁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一書,常到鳳山佛教蓮社與煮雲法師親近。一天我與煮師從外回到蓮社時,在街邊上見到一位相貌似沙彌而態度像法師的青年比丘,騎著腳踏車趕上我們,煮師即為我們介紹,尊稱我們兩人都是作家。我才曉得這位青年比丘,便是寫了一部長篇小說《曉露》的作者青松法師,當時他正執教於臺南開元寺的佛學院。以年齡論,當時他才二十三歲,有如此的才華,委實使我心折。後來,由香港追隨印順長老來臺灣的幾位法師,多曾對我提過這位青松法師刻苦向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