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派人物肆應周旋;但他是一位忠貞的國民黨黨員,所以在一九四九年之後,便離開大陸,來到臺灣。當時臺灣的佛教,剛剛脫離日據時代的影響,佛教界既沒有傑出的人才,也沒有可觀的弘化事業;長老以臺北南昌街的十普寺為根基,不但安置了當時幾位長老,如智光、南亭、道源等,也逐漸地把中國內地的佛教教育、制度、形象推展開來。他在十普寺創辦三藏佛學院,在獅頭山元光寺開始傳戒,又由其弟子淨心法師創辦戒光佛學院、靜覺佛學院及研究所;臺北市潮州街的圓通學苑則由他的比丘尼弟子天乙法師負責,促成好多位青年尼師,就讀大專院校夜間部,成就了多位佛教的中堅人才。

由於長老勤於傳戒,三十多年來主持三壇大戒達二十一次,擔任開堂、羯磨、教授、得戒,而他最喜歡的稱呼是「大師父」,也就是開堂的職務。開堂是所有戒師之中最有權威並且和戒子關係最為密切的人,因此他的學生不少,戒子尤多,所到之處,幾乎都有人稱他為大師父。而更有功德的是,由於長老對於佛教教育和傳戒法會的推廣,使得佛教界的大陸與本省的省籍歧異,在無形中減少到最低程度,也使臺灣的佛教界接受了、認同了內地佛教的優點;並使佛教徒們愛護民族、愛護國家,對安定一般民心、維護社會秩序有莫大的貢獻。

白聖長老的一生,主要的貢獻不在於學術與思想,甚至也不在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