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長久以來的心願,要把正確的佛法和艱澀難懂的佛經佛理,用人人都能接受、看懂的文字表達出來,提供給需要佛法的大眾。所以,能有幾個刊物,提供我發表的園地,真要感謝他們!縱然,這些刊物雖有定價,但是賣不了錢,對於作者也就不會提供稿酬。然而,對我來講,金錢不是問題,只要有人能夠看我的文章而接受佛法,我就感到滿足了。當時我用了幾個不同的筆名,其中以「醒世將軍」用得較多,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五十歲以上的佛教徒,就是因為當時看了「醒世將軍」的文章而信佛、學佛的。可是,他們多半已經不知道那究竟是誰了。

近世以來,從佛教徒本身的表現看也好,從學者們對於佛教的認識和價值的評斷來看也好,可以用幾個名詞來說明:迷信、消極、不生產、分利分子。其實,釋迦牟尼佛所創的佛教,並不是這個樣子,出家僧團中的僧人,每天都有他們該做而須做的事,那叫作精進的修行,而且也不脫離人群。例如釋迦牟尼佛制定比丘必須向人間托鉢,藉此機會將佛法的理念和精神以及佛教徒的生活軌範、五戒、十善,傳擴到人間去,所以稱他們為遊化人間的「人間比丘」。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向一位農夫托鉢乞食,那位農夫請問佛陀釋迦牟尼:「我們種田,所以有食物吃,你不種田怎麼也要吃?」佛陀的回答是:「你種田,我們沙門比丘也種田,你是種山野的泥田,我們是種廣大眾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