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九個石窟,如今完整的石經四千一百九十六片,加上殘缺破碎的石板經七百八十二片,以及雲居寺南塔地穴內的一萬零八十二片,合計一萬五千零六十塊石板,有一千一百二十二部、計三千五百七十二卷佛經。其中最大的是第五窟,名為「雷音洞」,可以容納四、五十人,四壁皆是石刻佛經,內有石柱四根,共刻一千零八十八尊佛像,類似雲崗石窟,具體而微。像這般浩大而持久的雕刻石經工程,絕不亞於前面所舉的五大石窟,如果拿秦始皇的兵馬俑來比五大石窟,其規模也絕不遜色,但此房山石經,乃係出於民間的力量,是由於佛教歷代的僧侶所促成。根據日本學者常盤大定博士的調查研究,除了房山石經,尚有幾十處磨崖石刻的經典,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山東省泰山經石峪的大字金剛經,刻於花崗岩的溪床上,堪稱石經中的極品,碑帖中也將之列為上選的一種。

從石窟、石經,也可以延伸到跟佛教相關的碑碣、銘文以及書法的範本。歷代名家的碑帖,例如大家熟悉的,有集王右軍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褚遂良的〈聖教序〉,懷素的〈草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柳公權的〈玄祕塔碑〉,永智禪師的〈千字文〉等,全都是跟佛教相關的。另在各處古寺院中,可以發現許多的石碑,都跟當時的人文地理及歷史相關,故為文化史及地方誌,保留了第一手資料。其中的許多可在西安的「碑林」內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