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捨方便的言教了。因此,初祖達摩以四卷《楞伽經》傳授道育與慧可,一直到五祖弘忍,都是以《楞伽經》為心要,以《楞伽經》印心。如四祖道信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門〉亦云:「為有緣根熟者,說我此法要依《楞伽經》,諸佛心第一。」六祖聞《金剛經》開悟,也勸人持誦《金剛經》,而云:「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許多禪師主張「離經一字,即同魔說」,可見,中國禪宗主張不立文字,那是為了掃除知解葛藤的虛妄分別,此即是說不依文字為根本,卻未嘗不用文字作方便。所以禪宗行者,雖不立文字,卻又不離經教,自菩提達摩的〈二入四行〉起,即主張「藉教悟宗」;悟後更以經典印心,禪與教必須相應,如不相應,就有問題,就是魔說而非佛法。
四、神祕經驗不即是禪
凡是有修行的,很可能在身心方面,也就是生理和心理方面,或多或少會有若干反應。這種超乎常情,類似神奇、神祕的現象,在西方基督教古代的修道院中,就曾有過神秘主義的教派出現,現代學者們研究他們的經驗記載,發現和東方宗教的禪修經驗多少也有相通的地方。因此,很多人對於禪、密、道三者的宗教現象,容易混淆不清,以致在修行經驗上,產生頗多似是而非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