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休閒的最佳去處。此較一般人以欣賞娛樂場所的演唱節目、體育競賽,或欣賞博物館及畫廊的藝術作品,有更高一層的休閒價值。這已從官能的享受,進入了拓展精神領域的層面。
休閒的要求,是為了生活得到調劑。單調的生活,過久了會令人厭倦;緊張的生活,過久了令人難耐。所以在西方的游牧社會,人們發現了一星期的七天之中,有一天要休息;在四季分明的農業社會,人們利用農閒季節,享受休閒生活;在現代的工商業社會,則利用週末、國定假日、慰勞假期,享受休閒生活。休閒活動的方式,仍不出上山下水的郊遊,以及各種娛樂、演藝、藝術品展示等場所的參與和欣賞。最值得注目的,即是目前國內外定期的修持活動,也多利用學校的假期及公共假日的長週末。我在國內舉辦的禪七是如此,在美國舉辦的禪七,也是如此。這與古時的士人階級,利用休閒,去參訪名山高僧的情節,是相同的。可見,佛門的修行活動,正是人間休閒生活的最高境界。
不過,從世俗塵勞中,抽身出來,過幾天修行生活,固然是最高境界的休閒活動,如果專注於修行生活的人,就未必覺得輕鬆自在了。故在《四十二章經》中有一則修行當如調琴的例子:說有一位佛的出家弟子,精勤修行,乃至深夜誦經,仍不得力,所以聲調悲緊,生起退心,準備捨僧返家。佛便叫他去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