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 163


利濟眾生,是基於慈悲心的流露,真正的慈悲,必從真實的淨慧產生。慈悲的利他行,和智慧的抉擇力,如車之有兩輪,如鳥之有雙翼。沒有智慧為引導的慈悲行,會有所偏差,甚至產生相反的效果;盲目的愛心,不能算是慈悲。

智慧的功能,對於自己是斷除煩惱,空去執著;對於眾生是隨機攝化,有教無類。因此,能斷一分煩惱我執,便顯現一分智慧;多顯現一分智慧,便增長一分救濟眾生的能力。神秀大師說,能夠奉行一切善行,名為慧者,應該是大菩薩的大慈悲行;普通凡夫,甚至不能明白善惡的界限,豈能做到「眾善奉行」。

(三)自淨其意名為定


從根本佛教或原始佛教的觀點而言,心、意、識三者不可分。識是意的分別作用,心是意的出發處,也是意的歸屬處。〈七佛通誡偈〉的「自淨其意」,實有淨諸煩惱無明而成正等正覺(佛)的意思。

若由大乘佛教的觀點而言,心分真妄二義,真心是清淨的如來藏心,或稱為佛心,或稱為真如;妄心是煩惱無明,或貪欲、或瞋恚、或愚昧,皆是妄心。真心由破無明而顯現,妄心通過意識而活動;所以若就大乘說:「自淨其意」,只是淨其意識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