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先放下自己才能做得到,否則,僅僅相信自己而不認同他人,縱然是親如夫婦也會起干戈,更何況是兄弟、姊妹、朋友、同事之間的無法體諒和包容,當然會問題重重、爭鬥不已了。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站在自己的原則之下,又不堅持己見,且能包容他人的話,從表面上看,好像是放棄自己的立場,將自己既得的利益、權勢、名望、地位拱手讓人,自己似乎吃了虧。其實,若是恰到好處的退讓,以近處看,好像只是讓給一人而已,就長遠看,說不定將來可獲得十個人、百個人的擁護與愛戴。
例如:有人認為,師父對弟子而言,具有權威性。在佛法的原則上,我會堅持。但是,我不會對我的弟子有相爭的行為表現出來。我的弟子常常會說:「師父,您錯了。」或是:「師父,這件事情您處理得很不恰當。」我會說:「啊!是的,我錯了,是我處理不對。」事實上是不是我真的錯了呢?不一定。站在師父的立場,可能錯誤,但也不一定是處理不當。但是既然有弟子認為我錯了,一定有他的原因,那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場,認為師父不應如此。我為了包容他,就必須接受他的意見,否則他將難以成為我的弟子。能夠承認對方的想法是對的,因而調整自己的作法,這就是包容。當我們包容他人時,好像是放棄了自己,實質上並非如此,他們反而成為我的弟子,既然是我的弟子,才能跟隨我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