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這個味道像什麼時,心和嘴已在做兩樣工作,經過我們的頭腦思考、比較、想像過後,已不是在吃東西。故禪師要說,一般人吃東西時不是在吃東西。」

在敘述禪宗演變的過程中,聖嚴法師強調,禪宗成立以前,中國的禪就是印度佛教所修行的禪。所以在中國佛教,禪的方法跟印度佛教一樣。佛教的禪要離開自我,不管是主觀或客觀的自我,都要離開。如果能把身體忘掉,進一步把自我擺下,就會有無我的智慧出現。

中國的禪修者,都希望有很深的智慧,有智慧,便能得自在,有智慧就能真快樂。

禪門是智慧之門。中國的禪宗,不一定要人入定,但是要人得智慧,有的人慢慢地得到智慧,有的人很快得到智慧,故禪宗分「漸悟」和「頓悟」,有些人可用「頓」,有些人要用「漸」,就像有人生下來就在有錢人家,可是有人生下來就是乞丐,因此有些人只要給他一點暗示即能得到智慧,有些人則不然。

聖嚴法師在美國的禪中心,有一位美國青年說:「我要頓不要漸,因為我沒有時間。」法師問他要什麼?他說:「要智慧,要開悟。」法師說:「頓和漸不在我,在你自己,我已告訴了你,你能不能接受,那是你的造化。」青年希望試一試,聖嚴法師即說好,對他搖搖手,青年問道:「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