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書刊改良芻議
書刊太少或書刊氾濫同樣是不正常的現象。在臺灣光復之初,佛教書刊之少,有如鳳毛麟角,在寺院中不但見不到藏經,連早晚課誦本,都難以求得,因此而有大陸來臺的少數緇素大德,由大陸蒐集各種單行本的經書在臺翻印流通,雖然紙張、印刷和裝訂都很簡陋,但也為臺灣佛教界帶來文化復興的氣象。同時,隨時代進步,影印之風漸漸普遍,然而,卻形成了只求流通,不論精美,一味粗製濫造的景況。
近兩、三年來,更有一種現象,許多貪利之士,巧設名目,各種善書印贈會,神、道、佛等的書刊社,竟如雨後春筍般地氾濫成災。由於社會經濟的繁榮和富庶,一般中產以上的人乃至小康家庭,都有一些餘錢用於慈善救濟等事業。有些出版社的主持人未必對於文化事業有興趣,甚至根本沒有人文修養,也沒有佛教的信仰,只是見到有利可圖,便以贈送佛書、善書,出版佛道刊物為名,吸取信眾的捐助,並且以舉辦放生、印經、醫療、救難等的名目,呼籲社會大眾的樂捐布施,利用善心人士想做功德的心理,獲取無本的經濟實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