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師長和信徒也沒有鼓勵和期待他們成為更有水準的佛教人才。這對於未來社會的因應,將是不夠健全的。

而修行方面,近年來,由於煮雲、懺雲、真華等諸位法師的努力提倡,參加念佛七的人,越來越多。可是專門為出家眾定期舉辦的修行法會,究竟有多少呢?參加禪七的出家眾又更少了。那麼,我們每年增加許多的出家人,究竟在做什麼?是否僅限於在各寺院中早晚課誦、應酬信徒、籌建寺院和忙著超度亡魂等佛事呢?這些當然在佛教裡是不可缺少的,但出家人的生活僅止於此的話,實在是值得憂慮的事。佛法講戒、定、慧三學並重,基本的戒律,如果不發生問題,進一步則修定以何為方法?慧學又以何為依準?如果三學廢其二,怎能構成佛教呢?

佛法的根本原則,從佛菩薩的立場講,叫悲智雙運;從修學佛法的佛教徒來說,是福慧雙修。持戒,有消極地不損害眾生和積極地利益眾生。如果自己的戒行清淨,並且從事於慈善救濟、建築寺院等福業,這是人天的善行。而定學必須是一門深入,念茲在茲,淨念相繼;對於經教的認識和學習便是為了使我們在定學上不至淪為邪道,而在未得真智慧之前,先具備正見,有個正確的修行方向。所謂一心不亂生西方或明心見性悟佛道,便是從戒、定而產生智慧的必經過程,也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最終目的。如果離開了這三個基本原則,或三者缺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