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要靠文化和慈善。所以,慈航法師也提出了一句口號說:「教育、文化、慈善」,是佛教的三個救命圈。而東初老人,繼承太虛大師的遺志,創辦《人生》月刊,倡印《大藏經》,從事救濟事業,鼓勵教育事業,也是以建設人間淨土,作為佛化社會的目標。
何謂佛教的教育、文化、慈濟呢?
教育是指以佛法來自我教育,並教化信徒。從生活上,出家在家,應各有其倫理分際和行止標準,以戒律為綱宗,來健全教團應有的規範。
從修持上,除平日固定的攝心方法,並能有定期的精進修行,以體驗佛法。
從義解上,如能由佛教會召集各佛教學院來統籌編訂一套由淺入深的教育方案及課業教材,則可造就因應時代環境及住持佛教的人才。
文化是指在內部教育的同時,也經由研究、寫作、編撰、出版的方式,運用各種現代化的傳播設備為工具,通過文字的、口述的、表演的,乃至修行活動等,介紹過去的佛教遺產,也開發明日的佛教前途,用以淨化社會,誘導民眾來信佛學佛。
慈濟是指根據現實社會的需要,從事各項改善民眾生活的福利事業之推動。例如,創辦各級學校,以助社會培育所需的各類人才,又如冬令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