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菩薩稱她們為諸天女,告訴她們:「妳們在聞法之後,已發無上菩提道心,已有法樂可以自娛,不應再沈湎於五欲之樂了。」修學佛法,便能法喜充滿,五欲之樂是刺激的享受,法喜之樂是慈悲、禪定與智慧的清淨與解脫。

天女即問:「何謂法樂?」答言:「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眾,樂離五欲,樂觀五陰如怨賊,樂觀四大如毒蛇。……樂隨護道意,樂饒益眾生,樂敬養師,樂廣行施,樂堅持戒,樂忍辱柔和,樂勤集善根,樂禪定不亂,樂離垢明慧。……樂斷諸煩惱,樂淨佛國土。……樂近同學,樂於非同學中心無恚礙。」〈菩薩品第四〉

這段經文,有五層意思:

五、消融煩惱淨化人生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諸佛解脫當於何求?」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諸佛當然是已得解脫,但在尚未解脫之前的因中,修行菩薩道時,為求大解脫的佛法,必須發願度眾生,故說要得解脫,須向一切眾生的心行中求。解脫與煩惱的束縛是相對的,心中有煩惱,便等於是有疾病。佛法教我們解除煩惱,不僅修智慧,還要修慈悲,以智慧除煩惱,用慈悲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