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十二因緣的流轉及還滅,而得悟入;此人亦與阿羅漢相同,斷三界的見思二惑,唯其更能侵除習氣,所以其果位居於尚有習氣的阿羅漢之上。
註釋
1.「子縛」與「果縛」:這是天台學的專有名詞,若以煩惱繫身而不得自在,名為子縛;若以生死苦果將我繫住不得解脫,名為果縛。也就是說,招此苦果的業因,使我被縛者,名為子縛;縱然羅漢已不再因惑造業,而現前五蘊所成的這個果報體尚活在人間,名為果縛。
《教觀綱宗》的這一段有關阿羅漢的文字,幾乎與《四教儀》的行文全同,可抄錄對照:「阿羅漢此云無學,又云無生,又云殺賊,又云應供。此位斷見思俱盡,子縛已斷,果縛猶在,名有餘涅槃,若灰身滅智,名無餘涅槃。」
其實,在《法華玄義》卷三上也有云,若灰身泯(滅)智,永斷生死苦果,離三界二十五有,便斷果縛。
2.「灰身泯智」:通常都寫成「灰身滅智」,灰其身、滅其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