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史概說 126

一切即含於這一個之內。就這樣,法界的一與一切,互為主從的關係,即被呼為法界緣起。

第四節 禪宗


禪,是禪那(jhāna)的略稱,譯為靜慮,是以靜止的心作思惟,是一種宗教的實踐行為。禪宗,即因以禪為主而得名。禪之傳來,為時很古,後漢桓帝建和二年(西元一四八年),因有安世高從西北印度來到洛陽,便譯出宣說坐禪方法的《禪行法想經》、《大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等,傳來了小乘的禪法。由於那些禪經的內容,揭用了小乘的法數名目,故亦被稱為禪數之學;根據《高僧傳》所載的當時,基於這些禪經而修行的人很多。到後秦之際,鳩摩羅什,譯出了《坐禪三昧經》;東晉之世,北印度出身的佛陀跋陀羅(覺賢),在廬山譯出了《達摩多羅經》,因其門弟子的努力而萌芽了大乘的禪。其次,北魏的孝文帝(西元四七一~四九九年),從印度厚禮迎取了佛陀禪師,在洛陽之東,為建嵩山少林寺居之,受業弟子,常數百人,及至菩提達摩(Bodhidharma)來華,便為中國的祖師禪,開了基業。

菩提達摩(西元?─五三五年),有說是南天竺國大婆羅門國王的第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