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史概說 128


慧可之法傳給了三祖僧璨(西元?─六〇六年)。他於北周破佛之際,與慧可同入舒州的皖公山,後來辭往司空山而常住於山中。僧璨與慧可一樣,同為《楞伽經》的傳承者,但在其所著的〈信心銘〉中,另含有華嚴的思想。據說,自達摩以迄僧璨的禪者,一處不再宿,也沒有與弟子們共住的事。

嗣僧璨之法的四祖道信(西元五八〇~六五一年),師事僧璨十多年,後來出家,歷吉州和九江,於廬山大林寺,止住十年,又移住蘄州黃梅縣的破頭山達三十餘年,與其會下五百人,住定辦道,精進不懈。這樣集體住定的生活,為禪思想和修行的觀法上,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也就是說,對此五百人共同的集團生活,僅靠在家信徒的布施是不夠的,而且也沒有來自政府的補給,那是不能不向自然採取自給自足的方式了。為此,他們一面從事耕作與雜務,一面精勤於佛道的追求,到達把禪解釋成為體驗的和精神的,並以此作為修行觀法的程度。這一立場,已不是限於出家人的禪,乃是開放成了契機於一般的,並在廣大人群的日常生活上推展開來的,這是值得注目的事。又因集團生活的經營,保持全體的秩序,一切行事必須條理井然,此亦為形成禪院生活之規範,開出了先河。至於道信的禪,他重視坐禪觀心,以五門或稱五方便,為其思想的綱格,以其中的「守一不移」,作為禪的要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