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嗣道信之法的五祖弘忍(西元六〇一~六七四年),及其門下的活躍,此一禪風,便從揚子江一帶,向諸方弘開,逐漸趨於隆盛。弘忍著有《最上乘論》一卷、敦煌出土《蘄州忍大師修心要論》一卷。依照此書所說,弘忍主張守心為入道要門,亦為涅槃之根本;他是說了守本真心的坐禪觀心之法門。道信及弘忍等的禪風,當時被稱為東山法門,或稱為東山宗,可見已形成了禪的門戶之風。
弘忍門下,出有神秀(西元六〇六?─七〇六年)及惠能(西元六三八~七一三年),形成了一般所說的北宗禪及南宗禪的兩大流派,即所謂南頓與北漸。神秀在他五十歲師事弘忍以前,已是一位精通儒釋道三教,並曾經過了六年修行之學者,故被推為弘忍門下七百人中的上座。嘗受則天武后抬舉,優遇以國師之位。他著有《觀心論》一卷,主張只有觀心一法,為佛道之最要,可知他是真的傳承了道信及弘忍等坐禪觀心的思想。從傳下北宗禪思想的《大乘五方便》一卷中,也可以明確地見到頓悟的性格,北宗禪雖以贊成漸悟的主張為通說,但也不是沒有其他想法的存在。
禪宗的六祖惠能,幼少失父,以砍柴進城出售,孝養母親,據說,有一天,於城中聽到一位客人誦《金剛經》而無師自悟。但他在此之前,已親近過《金剛經》、《維摩經》、《楞伽經》、《觀無量壽經》、《法華經》、《涅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