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

──法相宗與密教

第一節 法相宗


法相的起源,乃是發源於印度的瑜伽派,從那以後,便成為佛教學的兩大系統之一。無著(Asanga西元三一〇~三九〇年頃)承彌勒之說,造《攝大乘論》及《顯揚論》等,高揚唯識之奧義;其弟世親(Vasubandhu西元三二〇~四〇〇年頃),撰了《唯識二十頌》及《唯識三十頌》,大成唯識的教理。世親的唯識教學,早在南北朝時代,即傳譯到了中國;在北方,有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在南方,則有真諦,並且產生根據《十地經論》和《攝大乘論》而成立的學派。更有曾在那爛陀寺跟隨戒賢論師(Śīlabhadra、西元五二九~六四五年)學習的中印度人波羅頗迦羅蜜多羅(Prabhāk-aramitra西元五六五~六三三年),於唐太宗貞觀元年(西元六二七年),來到長安,傳譯清辨的《般若燈論釋》以及無著的《大乘莊嚴經論》等。又有去印度留學回來的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