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以考察的意思;即是由各種角度,對佛陀的教法,採討究的態度。《俱舍論》是包含了採用這種態度的諸多論書思想的一部論書,所以稱為對法藏。佛陀的教法雖有很多,主要在使眾生轉迷成悟;為此,就不得不使之發起無漏的正智,以去除煩惱的覆藏。要發起無漏的正智,便不得不觀想佛陀的根本教說之四聖諦,以期迎向涅槃的境地。像這樣的立場,似乎《俱舍論》是著眼於佛教哲學的考察者,事實上,卻是徹底的宗教性格的堅持者;不脫離現實,而使眾生轉煩惱成菩提。因而,要詳細說明迷悟的因果。從迷境至悟境,以「破我」為根本的教說。故以〈破我品〉來統括全論。

俱舍宗伴隨著法相宗,在日本的奈良時代,傳到了東瀛,但其教義,在法相宗以外的各宗,也和唯識學同被視為佛教學的基礎。故至今日,不問是那一宗派的學者,均可能研究《俱舍論》。

第六節 密教


密教之傳來,早在東晉(西元三一七~四一九年)前期,即有龜茲國的帛尸密多羅,譯出《大灌頂神咒經》,又有自東晉孝武帝太元六年(西元三八一年)至太元二十年(西元三九五年)的十五年間,西域的曇無蘭譯出《時氣病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