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史概說 155

往返歷十八年,回國時,向皇帝進獻了帶歸的佛舍利,以及貝葉梵經。於是,為了向天竺求法的事業,皇帝下詔,募集了沙門行勤等百五十七人,各賜盤纏後,派遣出國。又致書西域諸國,請求協助求法事業的順利完成。趁此機會,即有西印度的沙門,可智、法見、真理等三人來到中國;接著又有西印度沙門,彌羅等十四人來朝;中印度的法天三藏,譯出了《聖無量壽經七佛讚》,由河中府的梵學沙門法進,執筆綴文,王龜從為之潤文。根據王龜從之上表,宋太宗曉得了這件譯事,法天進宮,太宗賜了他紫衣方袍。法進向太宗進言,請法天三藏進行佛典的翻譯事業,也受到了許可。在此之際,另有天息災及施護兩位三藏來華,著手譯經事業。

因此,太宗詔令中使鄭守均,在東京太平興國寺之西,建立譯經院,院之中央為譯經堂,東廂為潤文堂,西廂為證義堂。太平興國七年六月,譯經院落成,詔外國沙門天息災等諸三藏居之,命其各自譯出帶來的梵本經典一部。此時,由精通梵學的法進、常謹、清治等,負責筆受與綴文,另由參加譯場的俗官,擔任潤文及監護之職。當時的天息災,說出了「譯經儀式」,翻譯事業定為國家的公費。這種由國家主持的譯經事業,自從唐德宗以來,已被中絕了二百年,至此始形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