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作為宋代國家事業來經營的譯經院中,所譯出的梵典,有天息災的《聖佛母經》、法天的《吉祥持世經》、施護的《如來莊嚴經》各一卷,均編入《大藏經》中,開版流通。此後,在禁中漸次譯出的梵本經典,則於每年的聖節,將這些新譯的佛典,進獻皇帝,一律編入《大藏經》,予以流通。
宋代的譯經事業,自太宗與真宗時代,繼續到仁宗之世。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西元一〇一五年),楊億及惟淨等,作了《大中祥符法寶錄》二十一卷,即是新譯經典的目錄,共續編則有惟淨等於宋仁宗景祐四年(西元一〇三七年)提出的《景祐新修法寶錄》二十一卷。和這相前後的,又有《天竺字源》、《新譯經音義》十七卷等辭書的完成。宋仁宗天聖五年(西元一〇二七年)的《天聖釋教總錄》三卷,則為包含了唐《開元錄》、《貞元錄》以及宋代新譯大藏經典的欽定《大藏經》總目錄。
宋代譯經院的翻經事業,極具規模,從印度或西域帶著梵本來華的僧人八十位;去印度求取梵本者百三十八人;在譯經道場參與筆受及潤文工作的梵學僧人,達七十九位;新譯出的經典,凡六百卷之多。在此以國庫公費支持下所辦的組織完備的譯業,其梵文原本,大多是密教的經典,也就是印度佛教接近終局之世的東西;有的則為以前已有譯本的重譯、拾遺及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