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南宋時代之後,在湖州的思溪以及平江府的磧砂地方,也出版了《大藏經》。思溪藏,分有《圓覺禪院大藏經目錄》和《法寶資福禪寺大藏經目錄》兩種,故也像福州版一樣,有二藏併存的現象;不過,湖州圓覺禪院,乃係安吉州法寶資福禪寺的改名,所以,後者只是將前者的雕版,作了追加增補而已。前者稱為前思溪藏,改名後的便名之為後思溪藏。再說平江府磧砂延聖禪院《大藏經》的出版,乃因鑑於湖州圓覺禪院的印經活動,不如理想,故將前思溪藏,加以覆刊,但其大功未成,南宋已亡,到了元朝,始見完成。至於法寶資福寺後思溪藏,遭遇了元軍的兵災,故於南宋滅亡的同時,毀之於火;但是,元朝白雲宗的南山普寧寺《大藏經》,便是後思溪藏的覆刻。
在此,要附帶說明的,北宋的勅版《大藏經》,以及依照它覆刻的高麗版等,均為每行十四字的卷子本;在江南,於北宋之末,在福州開版的兩種《大藏經》,前後兩種思溪版,還有磧砂版,都是每行十七字的折帖本。江南的私版《大藏經》,由北宋至南宋,繼續著印經的活動,不用說是流通於國內,並且傳播到了外國,由於宋日之間的貿易往返,也將印好的藏經,舶載到了日本,至今尚有日本的名山古剎,保有著這些傳世的珍品。
在中國佛教界,雖然早在唐代即有了欽定《大藏經》的成立,然於《大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