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泰、知玄等實行過,但尚不及宋代之盛。例如杭州昭慶寺的省常,結了淨行社;慈雲遵式,在四明寶雲寺設立淨業會;四明知禮,也在延慶院,於每年二月望日,啟建念佛施戒會,結緣道俗,常有萬人。延慶院念佛結社,設有會首二百一十人,各人再募四十八位社友。應募而來的弟子們,求得一道念佛懺願的曆子以後,按日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把此所念佛的數目,每天記入曆子之內,到了每年二月十五日,啟建法會之期,攜帶曆子,以及淨財四十八文,至延慶院奉上。若遇社友中有死亡時,由他的會首,將亡者的姓名,向延慶院報告,並由其餘九百九十九人,各唱佛號千聲,到了建會之日,全體社友,再為死亡社友的往生淨土,共同念佛追薦。因社友死亡所遺的缺額,則以最快的方法,招募補足;這是一個經常結眾一萬人,終身修持念佛,願生西方淨土的淨業團體。

不久之後,四明延慶院,即升格為十方道場,北宋末葉的介然,在其境內的西隅,建立淨土院,以供念佛的行人,作為長期修行的淨土道場。院中寶閣,以丈六的彌陀為本尊,觀音、勢至為脇侍,四周圍以蓮池,面對蓮池,有十六室,各室安置三聖之像,作為長期修懺及禪觀之所,此即所謂是十六觀堂。從北宋至南宋,在兩浙地方,天臺宗寺院十六觀堂,皆為實踐淨土教的道場。這一形式,當日本的俊芿,在宋土留學回去之後,也於京都的泉涌寺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