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史概說 41


但是,像如此的翻譯經典,是當時的西域及印度各地的僧侶,將各自所傳承的東西,毫無秩序地帶到中國,故其經典的內容,也無任何的統一可言,多屬片斷的譯文,況且翻譯者的本身,對中國語文亦不達練,由於他們語文知識的不足,加上譯場不完備等原因,不用說,對於中國人是未必易於理解的。至於當時的蜀地,尚未有佛教傳入。

第二節 竺法護


魏滅蜀國,魏將司馬炎奪帝位,建都洛陽,國號為晉(西元二六五年),更滅吳(西元二八〇年),約五十餘年,統一天下,是為西晉。在此時代,作為翻譯僧之代表人物者為竺法護,亦名曇摩羅剎。他是月支人的後裔,但他本人出生於敦煌,因而世稱之為月支菩薩,或敦煌菩薩。舊來譯經僧,多冠以出生之國名為姓氏,故又被呼為支法護,又因他有一位竺姓之師竺高座的傳承,故名竺法護。他八歲出家,聽說當時的西域,有很多方等經典,便進而巡歷西域,得到多量的梵本,自敦煌至長安,沿路譯出,自晉武帝泰始元年(西元二六五年)至晉懷帝永嘉二年(西元三〇八年)以七十八歲的年齡入寂之際,約四十餘年之間,悉心從事於譯經,翻譯《光讚般若經》(二萬五千頌般若)、《正法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