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清淨平等覺經》等凡百五十四部三百零九卷,此給中國佛教界提供了很大的貢獻。他比以前的翻譯家高明一層的,乃是精通西域諸國的語文,由此聞名來集的僧徒,達數千人,特別是有聶承遠及聶道真父子,參加譯場,因而開出了傳語、筆受和勸進等很多分工合作的譯經體制。尤其是聶道真,在竺法護去世之後,仍繼續於譯業,以華嚴之分品為始,譯出二十四部三十六卷。其門人活躍者,可以舉出竺法乘、竺叔蘭、支敏度、帛遠(字法祖)等人。
第三節 胡族的佛教
接著,競起於中國北方的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之亂,而使西晉滅亡,晉之一族,南下都於建康,號為東晉(西元三一七年)。五胡所建之國,則有二趙(前趙、後趙)、三秦(前秦、後秦、西秦)、四燕(前燕、後燕、南燕、北燕)、五涼(前涼、後涼、西涼、南涼、北涼)、夏,共為十六國。其中的前涼、西涼、北涼,雖為漢族,但是總稱之為五胡十六國。因此,北地諸族,相互爭奪,戰亂不絕,致使人心極不安定,佛教則較前更為盛行。其原因之一,對漢族而言,佛教是外來的宗教,其所說亦為外來思想之風潮。對於五胡的人們,因其沒有自己原來的文化,故以自由的立場來容受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