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史概說 43

統治者在軍事以及其他事件採取決策之際,為求明確的判斷,也須歡迎長於咒術或者博學卓識的神異僧,同時,招聘多數的高僧,以資助其本國文化之向上。其間以後趙、前秦、後秦、北涼等四國,佛教之昌隆,最為顯著。

後趙(西元三一九~三五一年),初建襄國(河南省邢臺縣西南),後都於鄴(河南省臨漳縣西),一時統一了北地全域。其佛教界,則以來自龜茲國的佛圖澄(西元二三二~三四八年)為代表人物。他學於烏萇及罽賓,西晉懷帝永嘉四年(西元三一〇年)到洛陽,此後幫助後趙建國者石勒之霸業而被尊崇,嗣後又受到石虎的優遇,直到後趙石虎建武十四年(西元三四八年),以一百一十七歲的高壽入寂,在大約三十八個年頭間,竭力弘通佛法。依其傳記所載,佛圖澄長於神異靈驗,因此而被石勒尊稱為「大和尚」,石虎也說「和上乃國之大寶」而受尊信,並且參與朝政,遊行各地,建寺八百九十三所,使漢人僧尼居之。

第四節 漢人之出家


從來的出家者,僅限於外來的人,漢人出家之受政府許可,在江南的漢族國家,始於東晉明帝太寧年間(西元三二三~三二五年),北地的胡族國家,始於後趙石虎的建武元年(西元三三五年);後者是由佛圖澄,說服了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