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對於佛教的功業,極為彰著。
-
經典目錄的作成:當時,被譯出的經典已有很多,關於譯者及其譯成的年代卻未有記載,因此,何人於何時翻譯的問題,無從明瞭。而且,究係由梵本翻譯而來,或為中國的新的編述,其狀況也無法瞭解。道安便將那些經典,作了整理,作成《綜理眾經目錄》,世稱為《道安錄》,唯其現已不存。梁代僧祐,又將新譯出的經典作了增補,編為《出三藏記集》,由於此書仍可大約獲知《道安錄》的原型。其後,從《歷代三寶紀》以降,便把各時代的經錄編纂起來,此給後代研究佛教的貢獻至為巨大。
-
經典解釋:他曾列於當時梵僧的譯場,協助譯業,又講《放光般若經》等,為諸經典作序並施以註釋者,凡達二十二部。大旨多借用老莊的無為思想,闡明佛教的般若思想,此即所謂「格義佛教」,以竺法雅為首,康法朗和東晉竺潛的本無義、支遁(字道林)的即色義、竺法蘊的心無義等,追隨於沒。道安則起而排斥,注力於般若研究,以空來解釋一切諸法,本性空寂。這對於後來一般佛教界之理解鳩摩羅什(Kumārajīva)所傳印度的龍樹思想,打了基礎。後代將經典作為序文、正宗分、流通分三科分法的解釋之構成,傳說也是出於道安的發明,事實未必如此。
-
僧制:從來僧人之姓,主要是以出生國名或師姓為準,漢人的僧名之上,一般多冠以安、支、康、帛、竺等之姓。道安與此相反,他以為出家者,悉奉釋尊之教,應以釋氏為姓,故自稱其名為釋道安。後來的佛教徒,出家者皆以釋氏為姓。這是將印度及西域各地各樣的佛教,移入中國之後,在統理佛教教團,歸一於釋尊教團的效果上,作了最大的貢獻。同時,他又制定了僧尼軌範及佛法憲章三例,將一向雜然的中國僧團的行儀作法,作了計畫的統一。所謂三例者:1.行香、定座、上經、上講之法。2.平日的六時行道、飲食、唱時之法。3.布薩、差使、悔過等法。由此而使外來的佛教,漸次適應了中國的風土民情,發展成形。
第六節 鳩摩羅什
接著前秦繼起的後秦,佛教也很隆盛。其代表者便是鳩摩羅什(西元三四四~四一三年),羅什之父是印度人鳩摩羅炎,母為龜茲國王之妹耆婆伽,七歲出家,九歲隨母赴罽賓,從王弟槃頭達多學小乘,又跟莎車的須利耶蘇摩研修大乘,並遊於其他諸師之門,歸到龜茲則盡心力於大乘之研究及宣揚,他在青年之時名聲即聞於西域諸國,甚至遠及漢土。前秦的苻堅,因道安而聞什公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