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的駐藏大臣,則處於監督的地位。
正當第六世達賴鬧著廢立真偽之階段,藏中的精神領袖乃由第五世班禪擔任,受清廷之命,移駐前藏,並遙領後藏政教事務。康熙三十四年(西元一六九五年)班禪應召至北京,頗受清帝厚遇,並加以「額爾德尼」的封號。
乾隆四十四年(西元一七七九年),第六世班禪入京,由於乾隆帝亦皈依了班禪,親受教義,皇族大臣及妃嬪太監等亦都敬之如佛;且其由藏來京,沿途所受供養的財物亦極多。不幸竟於次年因患痘而圓寂於北京,他的俗兄仲巴呼圖克圖,遂奉其遺骸及鉅資西歸,因為未將財物分給他信奉紅教的俗弟舍瑪爾巴,乃誘廓爾喀(尼泊爾)人入藏,大掠札什倫布。清廷乃命福康安為大將軍,由青海入藏,大敗廓爾喀兵,藏地又歸平靜。但經此番平亂之後,清廷在藏的權力大增,將駐藏大臣權力升高,督辦一切藏中事務,一切治權,悉操於清廷之手,達賴、班禪只管宗教事宜,對於行政的權力甚微,所以政教乃告分離。此種形式,一直維持到清代末年。
清末以後的西藏政教
到了清末,因為清廷處理不當,趙爾豐激進謀邊,以改土歸流政策,迫使十三世達賴出亡印度,致為英人所攏,並求英人對抗清廷,清廷遂革除十三世達賴喇嘛名號,命駐藏大臣另外訪求靈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