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史 74
只要從一切共同的陀羅尼儀軌(息災、增益、降伏、呼召等八種)開始修起,進而一直修到無上瑜伽等的本續(即是怛特羅,是泛指密乘的經典),藉著各種真言的神力可得寶瓶、寶劍、隱身、如意樹等八大悉地,便能疾備資糧,即登正覺,此即密乘倡導的即身成佛之說。然而,密乘欲求速疾圓滿、即身成佛的大法,若非由阿闍梨灌頂加持,縱然學會其修行的密法,還是不得受用。故在求法之人,應竭盡財物供養金剛上師(阿闍梨),獲得上師欣悅之後,才得蒙受灌頂,一受灌頂,即可罪業清淨,堪任悉地了。至於密法如何修行,也像修定一樣,應向阿闍梨親承教授,乃非文字所能詳述。
阿底峽的思想淵源
阿底峽的佛學思想,大抵已如上述,至於他的學承系統,是出於金洲及覺賢兩位大師,此在他《菩提道燈論》第六頌及《菩提道燈論詳釋》中已有說明:
「金洲之學,傳自慈氏、無著。
覺賢之學,傳自文殊、寂天;寂天傳自龍樹、提婆、清辨、月稱。」
這樣看來,阿底峽是兼帶傳承了龍樹及無著的兩家之學。我們知道,龍樹、無著的思想,在印度流傳之初,乃是一脈相承的,到了清辨,始建中觀旗幟以與瑜伽對抗,門戶相峙,久久不已,後起學者發覺兩派各有偏重,所以抉擇取捨,
資料下載中,請放鬆身心,體驗全身放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