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史 130


西元九六〇年,後周的歸德節度使趙匡胤(註六),滅後周,自建帝國,稱為宋,建都於汴京(註七)。此時,契丹人的遼王朝,自第四代的穆宗至第六代的聖宗(西元九八三~一〇三〇年),大振國威,國內設置五京(註八),開始與宋王朝對峙,以致將中國的天下,形成南北分割的局面。

宋太宗與佛教


宋太祖對佛教採取保護政策,不僅保存天下未毀的寺院,並於乾德四年(西元九六六年),派遣行勤(註九)等百五十七人,赴印度西域求法,蒐集梵本經典,優遇遠來的梵僧等。結果,以汴京為中心地的黃河流域,原本沒落衰亡中的密教,現出了一線復興的曙光。

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西元九七六年)(註一〇),詔度天下童子出家者,達十七萬人。太平興國五年,密教僧侶天息災、施護、法天等人,自西竺來到宋地,於太平興國寺之西,創建譯經院。太平興國七年,該院落成,天息災等住於該院,專心於譯經事業。譯場開幕之時(註一一),為了除障,曾舉行莊嚴的密教儀式。在此譯經院中譯出祕密經典,凡百二十部二百餘卷。其中天息災譯出的《大乘莊嚴寶王經》(註一二)四卷,乃是普遍流行於西藏蒙古之喇嘛教間,〈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彌吽(Oṁ maṇi-padme hūm)的根本經典。《金剛頂經》共十八會,不空三藏雖請來了梵本,卻未能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