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史 132

五卷,明其幽旨,復以師德等百餘人之懇請,於太康三年(西元一〇七七年),依勅製作《大日經義釋演密鈔》十卷,大大地發揮了《大日經義釋》的祕旨。時人讚其德,謂其功超彌天釋道安,學壓清涼之澄觀。從其《大日經義釋演密鈔》(註二〇),可以窺知覺苑的密教思想。他將佛教大別為顯密二部,顯教中以《華嚴經》為圓教,密教中則以《大日經》為圓教。《華嚴經》與《大日經》之不同者,僅在顯圓與密圓之差別而已。他以華嚴教理或《金剛頂經》的思想,解釋《大日經》,基於不空的《都部目》,他以為《大日經》不過是《金剛頂經》十八會之中的第十六會的說法而已。可見覺苑是以華嚴教理融合了金剛頂系的密教,為其主要的思想。

其次,法悟及志福的傳略不詳。法悟(註二一)住於遼之中京,即今之熱河省凌源附近的報恩傳教寺,受道宗之命,撰有《釋摩訶衍論玄疏》五卷。志福(註二二)亦奉道宗之勅,製《釋論通玄鈔》四卷。《釋摩訶衍論》(註二三)不過是《大乘起信論》的論釋,然其論旨,自然與密教的義趣契合。遼朝乃以此論釋而間接地宣揚密教。

道[厂@(巳*殳)],諱法幢,雲中人(註二四)。博學多聞,參禪訪道,內詳華嚴之教旨,外窮百家之奧義,厭離都市塵囂,居住五臺山之金河寺,傾積年之修學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