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茫茫三千年歲月,至今能仍被誦持著的《梨俱吠陀》第三卷所說的〈伽耶特利咒〉(Gūyatri)〈註九〉,《梵書》所-說的〈三明咒〉〈註一〇〉為始,同時還收了大梵天王的〈娑毘多羅咒〉(Sāvitur)等〈註一一〉。後者則如南傳巴利三藏《小品.小事篇》第五〈註一二〉、《本生經》〈註一三〉,以及漢譯的《雜阿含經》第九〈註一四〉等所說,治蛇咬的明咒〈註一五〉,也是一例。以此明咒對付任何獰惡兇暴的東西,此係出於仁慈,絕非有害。這是基於佛教所說偉大的慈悲精神。經中對此明咒章句,承認有其神祕的力量,故到後來便形成了密咒的誦持之風。
明咒藏與防護藏
這種情勢所趣,各種各樣的真言密咒,便毫無疑問地出現在原始佛教中。就這樣,到了佛滅後約三百年,從屬於上座部的說一切有部(Sarvāsti-vādin)中,直接或間接地分出的犢子部(Vātsīputrāiya)〈註一六〉、法藏部(Dharma-guptaka)的二部中,除了經、律、論的三藏外,已將那些明咒蒐集起,編成了明咒藏。再看南傳佛教的記載說,那些被民間普遍信仰著的諸天鬼神,集會於佛陀座下,聞佛說法,所以這些神明,擁護佛教。是故編集了以《大會經》(Mahāsamaya-suttaṁ)〈註一七〉、《阿吒那胝經》(Ātanaṭiya-suttaṁ)〈註一八〉為首,以及《三皈文》(Saraṇa-gamanaṁ)、《慈經》(Metta-suttaṁ)、《十法經》(Da'sa-dharmma-suttaṁ)等三十多種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