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民間要求的施設
依照印度的民間信仰,以為人類的疾病,是出於徘徊在宇宙間的鬼神所為。因此,為了救護這些鬼神作祟的病難,宣說了神咒密法,由於因應如此的民間需求,故在佛教的經典中,也出現不少。例如元魏的菩提流支(西元五O八-五三三年)所譯《佛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註二八〉,即是最好的例子,此經列有十五個鬼神之名,此諸鬼神,怖諸小兒,使之夜啼,口中吹泡,發種種病,惱亂小兒。而此幾乎即是《大史詩》第三篇森林品(Vana-parvan)〈註二九〉記載的有關惡鬼女惱亂小兒的傳說,稍加轉化而來。基於民間信仰,順應民間的要求,自然就有了如此的施設。
真言與陀羅尼
又由於隨著佛教的發達,把真言密咒用到瑜伽觀行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