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陀羅尼(Dhāraṇī)的起因。若從陀羅尼的本性而言,以《般若經》〈註三〇〉為始,如同在吳支謙譯的《無量門微密持經》〈註三一〉、竺法護譯的《海龍王經》〈註三二〉所見,以憶念特定的文字章句,作為關聯著宗教上深義的象徵,以之作為統一散亂心的組織。嗣後,則以專念持誦普通的真言密咒,統一散心而得總持,這也就稱為陀羅尼了。以致真言與陀羅尼之間,沒有區別了。

密法儀軌之發達


不論如何,在佛教禮對於真言陀羅尼的持誦,能夠使心統一的同時,並且強調供養諸尊的重要,為了確定如何持誦、如何供養的行法,便漸漸發達而形成了儀軌。於是於西元五、六世紀頃〈註三三〉,與此有關的印契(Mudrā)、曼荼羅(Mandala)也成立了。至此,完全獨立的秘密佛教出現了,此是純正密教準備期的完成,也是密教搖籃時代的終止。

第三節 祕密佛教的獨立

雜部密教與純正密教之關係


雖說自原始佛教時代起,佛教中便雜有了真言密法,但那只是片段的摻雜,不過因此而直接完成組織體系的純正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