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其是不是堪受密教灌頂的法器,乃由弟子所見之夢來判斷,夢渡大海及河水者,即表示好相。如果一個對大海無知的人,而夢中出現大海,該是不會有的。至少這部經的作者,是住於可渡大海的地方,結果住在這種地方的弟子們在腦子裡留下了大海的印象。由這點推想,不用說阿富汗山國的迦畢試,或者中印度的那爛陀,都不是其適切的地區。而且,經中也說到,以水界〈註六〉給一切眾生歡樂。又說造佛的形象,均以鉢吒(Paṭṭa)〈註七〉為裙,上被絹縠。此完全是熱帶地區的服裝型態,絕不像是迦畢試那種寒帶氣候。綜合以上諸點考察,《大日經》的成立之地區,除了橫跨西南印度的羅荼國之外,不作他求。
羅荼國的情勢
作為羅荼國的首都的跋祿羯呫〈Bharukaccha)〈註八〉,是古來著有盛名的國際貿易要港,來自希臘、埃及、波斯外國商品,最初在此登陸,再往中、南、北印度各地運銷,同時,中、南、北印度各地的產物,也匯集於此,再向外國輸出。因此,這裡是各色人種的雜居之地,諸種宗教並存互容,異類的文化輻輳,而且是相當富裕的地方。她的繁榮,直到西元第九世紀,由於阿拉伯海賊〈註九〉的侵襲,趨於荒蕪。當西元第七世紀前半期,玄奘西遊該地之時,當地的航海業隆盛〈註一〇〉,大小乘佛教,所有的異道,也雜居一地。這地方鄰接摩臘婆國(Mālava)〈註一一〉,與其僅一衣帶水之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