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飛錫的〈大興善寺大廣智三藏和上之碑〉(以下略稱〈不空碑文〉)(註二六)、趙遷的〈大唐故大德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行狀〉(以下略稱〈不空行狀〉)(註二七)等文獻中,皆說到不空於「錫崙」師事並且受到灌頂的,稱為普賢阿闍梨。
這位普賢,即是普賢金剛薩埵,通常尊稱灌頂之阿闍梨,為普賢金剛薩埵之故,尊稱龍智為普賢,亦即對龍智的異稱而已。
龍智現在的信仰
後來,龍智回到南天竺,歸隱於龍樹曾經住過的吉祥山(Çri-parvata or Çri-Çaila 即是黑蜂山)(註二八),不知所終。因此,便生起了一種信仰:以為龍智在吉祥山,獲得不死的神力,以定身留住,與日月共存。此一信仰在南印度一帶,被廣泛地流傳著。然則貞元二十二年(西元八〇九年)(註二九),弘法大師於大唐長安的醴泉寺,遇到般若三藏、牟尼室利三藏,以及南天竺的婆羅門等,也聽到了如上的傳說:龍智阿闍梨,現今猶在南天竺傳授密法。以此徵諸於西藏所傳:也有在屬於提婆波羅王(Deva-pāla)時代的毘羅葩(Virāpa)(註三〇)曾登吉祥山,師事龍智之說。另有羅睺羅(Rāhula)(註三一)也遇到了龍智。這也恰似留定身於高野山的弘法大師,常常影現在四國巡拜者的心眼中一樣。
西藏所傳的《龍智傳》
基於龍智現存的民間信仰,龍智為了代理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