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之說,既畢陳於前矣。((中略))既受鍛鍊,則人可省發。然人人可以省發,而不必人人可付授也。((中略))然謂一經省發,盡可付授,此又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
學家而至堪付授,必其道眼可以繩宗祖,行德可以範人天,學識可以迪後進,爪牙可以擒衲子。然後命之以出世,責之以為人。如印傳印,印文克肖而法門允賴矣。即末法時代,全杖難得,異器難求,亦必久久同住,熟知心行,縱不能超宗異目,亦不至方底圓蓋,必有幾種擅長,稍近繩墨者而後可。
即不能為長老,而為靜主,亦必道眼明,人品正,具佛祖剛骨,而狷介自守,不犯人苗稼者而後然。斷非庸陋愚劣,險詖邪僻之輩,所宜插足者也。(中略)
馬祖出善知識八十四人,各為宗主,靡不當器。後來稱人材極盛者,為雲門、為洞山、為法眼、為汾陽、為黃龍南、為真淨文、為東山、為圜悟、為妙喜,而妙喜付授,世譜列九十餘人。而未嘗有人議諸老為濫付也。
其衣鉢單傳者,如風穴、如楊岐、如白雲、如應菴、密菴等。雖孤承七鬯,寬能克家,而亦未嘗必以斷絕為高也。
如必以斷絕為高,則四祖何必從廬阜遠至牛頭乎?南嶽何必磨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