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的佛教 123

接著又是局勢尚未穩定,一連串變化,教會已有名無實。

跟隨著政府播遷來臺的中國佛教會,也由於千頭萬緒,而沒有多少興革的建樹,倒是僧侶教育的推動,還是在繼續地發展和成長中。一九四九年到現在為止,從事於主辦佛教僧侶教育的工作者,可以分為四系,那就是太虛、圓瑛、天臺、華嚴,可舉者如慈航、大醒、白聖、印順、道源、悟明、南亭、成一、了中、星雲、聖印、淨心、慧嶽、廣化、真華、如悟、曉雲、天機等諸比丘、比丘尼大德,多是用傳統的佛學院形式,培養中、高等佛教青年人才。今日佛教的普遍化和僧尼素質的提高,佛學院的教育是一大原因。近數年來,又有兩種佛學院形式的教育在進行,一種是大專以上程度的研究所,另一種是寺院子孫叢林式的佛學院,也可以說這是向學術和宗教兩個方向分頭並進的現象。比如說中華佛學研究所是偏重學術訓練的,菩提寺、西蓮淨苑、香光寺、人乘寺以及農禪寺都屬於新式寺院教育的型態,是重視於修持生活的佛學院。研究所則僧俗四眾並收,又突破了佛學院的形式,向一般大學研究所的型態邁進中。

目前所缺少的僧侶教育是對於超過佛學院的入學年齡,和低於進入佛學院教育水準的出家眾,尚未有予以教育的機構,最好由各級佛教會聯合設立僧侶生活養成訓練道場,規定凡發心出家者若未接受基礎的養成教育,不得出家為僧,